新闻小秘书-12-31
1、近年来,四川省简阳市打通了输水关键环节,织密了入户输水网络,科学谋划并实施了《城乡饮水三年提升行动计划》,先后建成自来水厂10座,供水管网1545公里,供水能力达到了23.82万立方米/天。2024年,全市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较2020年提升了61.07%,规模化供水率提升了60.78%,水质合格率也提升了17.16%。截止目前,简阳市正加快推进城镇大水厂、大管网向农村地区覆盖,策划项目25个,总投资达15.51亿元。这一系列举措的实施,将有效打通饮水安全的“最后一公里”。
来源:封面新闻
2、今年以来,山东省安丘市积极探索河流“智慧管护”新模式,在河流源头、重要入河口、水源地等关键区域,设置38处河湖视频监控、5处水位监测站点;实时监测河湖情况,实现水域岸线管理、水质监测的信息化、可视化。同时,结合在线监控及现场勘察,采用无人机高光谱航测全水系监管,整治入河排口50处。同时,在市域范围内设置34个河流监测断面,月监测、月通报、月考核;并且每月对县级饮用水水源地开展水质监测,每季度对165处农村饮用水水源地进行监督性监测。
来源:中国环境APP
3、今年,陕西省榆林市启动了“提升改造农村饮水工程”,有效解决了全市50万人季节性缺水以及供水不稳定的问题,让老百姓喝上了“稳定水”“放心水”。在建设过程中,相关部门投资1631万元,实施136个水质提升项目,购置集中供水配套消毒净化设备190台,安装单户净水器4194套,实现农村供水消毒措施全覆盖,解决了部分农村群众以往饮水水质不达标的难题。全市自来水普及率从年初的91.54%提升至93.1%,规模化供水覆盖农村人口比例从年初的13.21%提升至23.01%。
来源:榆林日报
4、近年来,浙江省杭州市持续深化“五水共治”,积极创新治水举措,推动水环境质量不断提升改善。市控以上水质断面优于Ⅲ类比例、功能区达标率和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连续3年实现100%。今年1-9月,杭州水质指数在全国副省级城市中排名第一。在创新智慧治水方面,对95个省控以上断面所在河湖重点防控水域,构建监测预警、分析研判和交办整改的闭环体系。同时,持续夯实美丽河湖建设基础与推进河湖生态缓冲带建设,其中,“十四五”期间完成25%;“十五五”期间完成60%;到2035年之前,全面完成美丽河湖建设。
来源:钱江晚报
5.黑龙江全省地表水国控断面水质提升“麻雀战”工作启动以来,按照“流域一体化治理”的工作思路,省鸡西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充分发挥自身技术优势,统筹流域上下游、左右岸、干支流,进一步分析穆棱河、兴凯湖和松阿察河等重点流域一级支流水系脉络,厘清水系空间分布关系,掌握各重点流域一级支流周边污染源分布情况,在流域水系图上初步选定加密监测点位,深入现场实地踏查,根据水质情况进行动态调整,确保加密监测点位设置的科学性、合理性。
来源:澎湃新闻
6、近年来,甘肃省张掖市生态环境局通过整合财政资金、争取上级专项资金、引导社会资本投入等方式,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力度,完善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,制定详细的运维管理制度,确保污水处理设施正常运行。定期组织对污水处理设施的运行情况和出水水质进行检测,确保污水达标排放。截至目前,新建和改造农村生活处理站204座,全市60个乡镇生活污水集中收集处理基本实现全覆盖。837个行政村中,458个村完成生活污水治理管控,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管控率达54.7%,位居全省前列。
来源:中国环境APP
7、今年以来,安徽省委、省政府高度重视农村环境整治工作,将农村黑臭水体作为纳入民生实事强力推动整治,并要求2026年底全面消除黑臭。在强化源头施治方面,根据农村水体主要污染成因,强化生活污水治理,截至2024年11月,全省累计完成3690个农村黑臭水体治理,治理面积约2050万平方米,农村人居环境得到有效改善。截至11月,全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38.7%。深入开展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问题排查整治,截至11月底,累计排查设施4791个,发现问题853个,完成整治234个。
来源:中国环境APP
8、近年来,山东省济南市生态环境局推动构建互联网+非现场监管模式,精准服务环境污染防治工作。济南市生态环境监控中心12个区(县)分中心监测能力实现全覆盖,累计取得包含水和废水在内的6个领域653个监测分析方法的监测资质。在全市567家重点排污企业安装在线监测设备1232套,建成了固定污染源监测网络,形成强有力的排污监管体系。同时,管好在线设备,提升数据质量,开展自动监控现场规范性核查工作,督促企业落实主体责任,提高自动监控设施运维水平。
来源:中国环境APP
9、全面推行河长制8年以来,四川省遂宁市不断筑牢长江上游水生态安全屏障。2024年1-11月,全市9个国省考核断面平均水质达标率持续保持为100%,单月水质累计超标减少6月次,同比改善42.9%;全市39个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%;全市2条城市黑臭水体实现“长制久清”;全面开展水利部移交189个遥感图斑复核整治工作,复核属实并完成整改32个;全省率先基本实现“乡村水务示范县”全覆盖,涪江(船山段)成功入选第二批四川省美丽河湖优秀案例,琼江示范河流成功完成验收,全市水域环境持续改善。
来源:四川省人民政府
10、近年来,河南省生态环境系统统筹推进水环境、水资源、水生态一体保护,保障了丹江口水库陶岔取水口和总干渠出省境水质持续稳定保持在Ⅱ类及以上标准。当地坚持系统保护,守牢水质安全底线。加强丹江口库区及上游生态环境保护修复,确保入库河流水质达标。对入库、入河排污口逐一开展溯源排查,完成库区499个排污口分类整治。紧盯城乡黑臭水体。严格监测监管。以渠首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实验室为依托,开展水质全天候监测,确保监测数据真实可信。
来源:河南环境